2019年6月21日 星期五

校園植物攀樹體驗

在五月多,聽殼斗科樹木演講,與朋友聊天時,得知她的學生正在從事攀樹採種師的活動,對於喜歡挑戰肢體動作與一直想看高高的樹冠的我來說,立馬想到如果可以在校園中爬樹該有多好? 教了這麼久的校園植物,從來沒有爬到樹冠層看看長怎樣,生物課本裡的樹木分層,我都看到比較底層,於是連絡了這個團隊,開始討論,在校園中攀樹的可能性。


第一是對象,ㄧ開始想進行教師研習,一來是沒有經驗,希望可以是穩定些的成年人來試試,二來是,當老師們體驗過,或許以後進行學生的體驗時,能有更多人理解與支持。


第二是場地,校園中的樹種非常多,但有的長得太密集空間太狹窄,有的樹木生長情況不佳,最後選定了一棵花期末端,有結果也有發新芽的掌葉萍婆,我自己蠻喜歡這個選擇,因為可以除了樹葉外,看到更多植物不同生長變化。而且樹下有空地,靠近操場很開闊。經過稍微整理後,就可以進行攀樹。
於是在夏至的前一天,就試行了一次攀樹教師研習。



活動結束後,我在想,如果是設計成教學活動,我會想怎麼作呢?
以下是我的體驗想法與目前想到的重點
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⧪目標

1.   藉由和平時不同的「高度」,打破習慣的模式來觀察。

如果在地上,十幾年、數十年來,肢體動作會用著近似反射的習慣方式,就像日常生活中,許多事情被歸為不重要之後,變成一個個的環境背景。

攀樹活動可以跳脫日常習慣,但是不必遠離日常環境,變成很有意思的角度。空出一段時間,在安全的保障下,去觀察,去理解,日常不會發現的某些環節。

我想可以觀察三個不同的部分

自然  :  往上爬的過程中,樹木不同層次共生生物及生長情況的變化,甚至可以看到不同高度下校園的樣子

團體  :  每個人面對一件不熟悉的事情時,應對方式會隨著個性、對這件事情的自信而不同。可以看到個體的差異,理解每個人的限制,並且學著允許別人就是自己的樣子。

自己  :  體能上與情緒 (興奮、恐懼、不安、開心、有成就、怕輸....) 上的自我認識,藉著身體的一些改變,例如呼吸加速、心跳變化,腦中瞬間空白,去看見自己在攀樹過程情緒上的變化,  或許有些沮喪,有些想比較的心態,有些覺得為自己驕傲,觀察自己這些心態源自哪些想法,學習接受不同面向的真實自己,但首先要創造觀察的空間。


     

2.採種師、攀樹運動休閒規劃之認識

大學科系中有森林系,以前對森林系的了解就是從事林務局等公務體系,這次才知道有採種師這種工作。(一直打成寶塚,腦中出現華麗歌舞服裝在樹上的畫面很煩XD)

生態保育工作由許多環節組成,這次請來兩位女性採種師,對於攀樹採種工作洋溢著單純的熱情,知道自己能為自己很喜愛的自然環境作出貢獻,也不停的在為生涯開創出自己也喜歡的其他可能性。

對於學生來說,能夠看見一種從未想像到的職業生涯,可以拓展她們對職業的想像空間,不在只是公務人員、工程師、醫生等等,更能去除在心中,對於女性能從事的工作的限制。

真實的職人站在面前,對於所謂的性別教育、所謂的職業探索,都是一種更直接的身教,在談吐言行中,看見除了家長、老師以外的成年人,面對工作的態度、熱情與困難。

兩位工作人員的新聞介紹
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life/breakingnews/2570785

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326/3821469

https://news.pts.org.tw/article/421907

 (雖然真得很正,但是我討厭新聞這樣強調正妹,日本職人介紹有在說挖喔喔喔~~這位師傅很帥嗎=.=)    

之前辜嚴倬雲熱帶植物保種中心的一位阿介師 也是有名的採種人員,但他沒有用繩索,是直接徒手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9YS5moF0Yag


當然另一位男性工作人員,除了攀樹也非常厲害之外,也是運動休閒科系出身,對於規劃活動,執行專業的休閒運動設計,都有一套想法。當台灣人的生活水平到達一定程度,我們追求的不是更高的薪水,而是更有品質的生活、更多的體驗時,我覺得在此時,很適合讓學生去了解有這樣產業的出現。

3.親近校園植物,和樹自然產生連結。

這是我認為去參加商業的攀樹活動最大的不同,參加外面活動的樹,不是生活中會遇到的。校園植物是我們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,往往在學校許多年,還不能注意到這棵樹的長相與變化,但因為要去攀爬,同一棵樹對參加的人將不再只是擺設,會好奇樹木的結構、狀態,能不能支撐著自己XD (這個大家很在意),也因為就在眼前,攀爬的時候要注意看著樹的樣貌、有沒有蟲、樹皮狀態、分枝如何,找到自己與樹的平衡點。

在活動結束後,自己曾經攀爬過的樹木,天天經過時,或許能多看一眼,三年、十年下來,這活動的餘韻將點滴加深樹與人的關係。

⧪流程 : 約 2 hr 

1. 工作團隊帶暖身操、伸展手腳

2. 介紹攀樹
   (1) 採種師與森林保育、植物生態研究的關係
   (2) 攀樹的繩索、設備功能介紹
   (3) 示範裝備穿著及攀爬方式
   (4) 安全事項說明、提問

3.攀爬 : 主要是直上直下、有部分人有站或坐在樹上
   一個人大約15~30分鐘

4.心得分享
   ex:
  (1) 懼高症也願意挑戰一下,但是在某個高度因繩子晃動的簡協運動而覺得該下來了 (很明顯是物理老師的心得)

  (2) 原本以為無法爬到樹上,但沒想到成功抵達

  (3) 樹上有看到椿象與掌葉萍婆的新芽,可惜沒有帶手機上來

  (4) 爬到某個高度往下看忽然覺得腳底癢癢的


⧪ 其他事項

1. 抱持開放的心,由參加者自行決定速度、高度。甚至可以不爬
2. 可以觀察到團體動力的情況,例如團體氛圍是互相鼓勵型的、或是參加者會因為害怕被嘲笑而忽略自己的情形
3. 工作人員其實很辛苦的一直注意每個正在攀爬者的狀態


活動照片

工作人員提早一兩個小時來準備

共架了六條繩子,五條學員攀爬用,一條救援用,繩子並非直接摩擦樹木,有保護繩



工作人員先行嘗試繩子安全性



老師們實在太擔心樹木會斷掉,只好兩位工作人員一起在繩子上跳上跳下證明其負重
(事實上,安全固定的繩子是可以負重一隻大象的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活動開始前的暖身運動
 


示範裝備穿著




教學








兄弟姊妹爬樹  各自努力中 XD (當然工作人員隨時注意每一個樹上的人情況)










有時也會,在學員的同意下,加上一點點擺盪



也可以站在樹上,當場真的播放的郭靜的 "在樹上唱歌" XD